前几天我发表了关于立讯精密半年报数据解读的文章,有网友在下面留言,说得很直白,我就不把其原文说出来了,大家都要个面子。但是他的话还是刺痛了我,原因是我个人认为这家表现还不错的公司,他通过其曾经是其员工的感受完全不同。那么就有必要把其员工的情况晒一晒,目的不在于批评谁,而在于更清晰地看清我们的产业现状。
2021年立讯精密的营收为1539亿元,其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65亿元,占其营收比为10.7%,在2017年时这一比例为17.6%,更早的2016年为18.5%,随着营收的快速增长,员工相关的支出被不断稀释,这就是“规模效应”的作用。
【资料图】
如果是设备折旧被摊薄,我们当然要夸奖立讯精密,但对应着22.8万活生生的劳动者时,我夸不出来。不知道是竞争的压力,还是他们主动这样来操作,在投资者、税收、公司和员工各方面的分配过程中,谁最吃亏一目了然。
人均收入(为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金额除以员工数,存在一定的上偏差)在2017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后,四年来几乎都在向下波动,我真“佩服”他们的水平,可以无视这些年的物价和房价之类的变化,一直能顶住了上涨的压力。
我反复看了N次,总觉得是不是看错了,很无奈数据没有问题,确实就是这个结果,在东莞这样的城市,年均7万元左右,可能更接近大多数工厂打工人的真实情况,当然他们也有其他城市的生产基本。
那么为何不给员工们根据每年的CPI水平增加一些呢?暂且不说道德问题,哪怕一个月加1000元,他们的利润就要去掉一小半,如果每年严格按CPI来加着走,差不多就得亏损了。这也是制造业的现状,哪怕他们造的产品不是秋裤是电脑、手机这些高端产品,实际上也是没有太多实力来提升员工待遇的。
显然,他们的高管还是知道物价在上涨的,四年来他们的人均薪酬翻倍都不止,和员工的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被拉大。大概是因为高管们的选择更多一些,而一般的员工,特别是生产员工可能选择就没有那么多了。这话听着不太好听,但确实是事实,不信我们接着看。
立讯精密本科及以上的员工仅占6.1%,虽然这些年有所上升,我认为并非是整体学历提高,而是靠占用降低大专学历的员工提升的。占用这一比例的还是高中及以下的员工,84.5%的这批员工中的主流人群,确实不能说有太多的选择。这就是差不多20万人,我当然不想出现,像景区抬滑杆那些工人一样,被大家说得没人去坐了。这些人也要靠这里的收入来生存和生活,哪怕苦一些,收入少一些,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五年来员工的增长幅度很大,本科及以上和高中及以下的员工的增长都快于平均增长,立讯精密就是在把规模做大,再做大,至少从这里是看不出来产业升级的迹象。当然,产业升级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我们也不应该苛求谁都必须要这样做,或者能这样做。
非常“巧合”的是,和高中及以下员工的占比一致,正好也是84.5%的员工是生产人员,22.8万的员工已经可以发挥出统计学的规律了,我们都明白这并不是巧合,虽然也有人能举出一些个例,但我认为那并不重要。
分专业增长最多的就是生产人员,只有他们超过了平均增长水平,显然,这也是规模效应的表现之一。
人均营收这四年来的提升是很明显的,累计有超过50%的增长,人均收入我们前面就说过了,不想再重复。我只能说这里仍然是规模效应的表现。
我无意批评立讯精密的管理,可能让我去也比他们好不了多少,我只能感叹,哪怕是看着很强大的业务,其实强大也是相对的。有些人经常在说,我们过了靠人口红利发展的时代,如果是由于大多数数劳动者有更多的选择导致这样的结果,我相信那是社会的进步,劳动者的福音。如果是靠物价、房价等外部环境推动的结果,那么景区抬滑杆的劳动者的情况就会出现,我们还不能张口就批评。
今天牙疼睡不着,写完这篇文章后更加难以入眠了。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