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期待已久的蚂蚁消金增资方案,终于近日出炉。
根据鱼跃医疗等上市公司公告,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下称称“蚂蚁消金”)增资方案确定,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金将由原来的80亿元增至185亿元。
(相关资料图)
从此次增资的参与方来看,除了大股东蚂蚁集团(出资52.5亿)以外、还有来自蚂蚁大本营的杭金数科(出资18.5亿)、传化智联9.2685亿、老股东鱼跃医疗5.2395亿、舜宇光学11.1亿、博冠科技6.187亿和重庆农信2.205亿。
新晋股东中,杭金数科的实际控制人为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庆农信则由重庆供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0%。千方科技则因为考虑公司经营现状及整体发展规划,放弃此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其持股比例由7.01%降至3.031%。
此次股东结构调整之后,蚂蚁的第二大股东为杭州国资。
从股东背景看,蚂蚁消费金融新增加国资背景、传统金融背景和实体产业背景,相对弱化了原有的阿里背景,这种变化显然也是与蚂蚁集团整改方向相一致的,更有利于取得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更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地方经济和从金融科技的角度做好技术赋能。
靴子落地
对于蚂蚁消金而言,增资的完成意味着“靴子”的落地,这也是整个集团整改的重要一步。按照监管要求,花呗、借呗中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单独出资部分必须进行隔离,不能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避免品牌混同。
目前,部分用户的花呗也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与此同时,花呗、借呗的运营主体公司从原来的小贷公司迁移为蚂蚁消金,后续将按照消金公司的标准和监管进行展业。
时光荏苒,犹记得去年12月,四大AMC之一的中国信达曾公布参与蚂蚁消金的增资计划的,计划增资为220亿。彼时这一消息让市场沸腾,似乎给IPO终止一年多的蚂蚁带来了曙光。
然而世事难料,短短20天后,中国信达宣布退出蚂蚁消金的增资计划,其他增资方也陆续发布了暂缓认购的公告。
一时间,蚂蚁消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增资的落地,也给蚂蚁消金以及金控集团未来的设立,带来了积极信号。
今年以来,多家消金公司已经完成增资动作。目前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及以上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5家,分为为兴业消金(50亿元)、招联消费金融100亿元,捷信消费金融70亿元,平安消费金融50亿元和蚂蚁消金(185亿元)。还在正在筹建中的建信消金(预计为72亿元)和拟增资的南银法巴消金(50亿元)。
蚂蚁消金一跃成为注册资本最大的消金公司。然而在业绩上,蚂蚁与头部银行系消金公司的存在一定差距。
截止2021年年底,消费金融公司当中,招联消金以(30.63)亿元位列利润榜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兴业消金(22.30亿元)和马上消金(13.82亿元)。而成立于2021年的蚂蚁消金,因为前期建设等成本,净利润为-11.70亿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蚂蚁消金实现净利润为4.65亿元,排在招联消金(19.37亿元)、兴业消金(11.5亿元)和马上消金(5.84亿元)之后。成立一年左右的蚂蚁消金,已经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不过对于蚂蚁消金而言,“大航行”才刚刚开始。
整改有成效
增量的105亿元,能给蚂蚁消金带来什么?
根据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105亿元的增量资本,最多可承接的自营余额自约1000亿元增加至约2400亿元。而若全部用于联合贷款,则最多可以承接的“信用贷”和“信用购”余额自约3500亿元增至8000亿元。而助贷,是未来蚂蚁微贷业务的重要增长来源。
虽然此次方案增资金额较上次有所降低,但已能满足阶段业务需求,后续随着业务的发展也有可能继续申请增资。在蚂蚁完成整改,消金增资完毕之后,业内对其后续业务模式更是高度关注。
蚂蚁后续整改涉及到存量与增量业务两块。存量业务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好业务的迁移与整体衔接,在强化合规的同时不影响金融消费者的体验,而增量业务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合规框架下制定合理的增量目标、在启动品牌隔离后如何打造自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5亿用户的蚂蚁消金,始终是行业焦点,在消金公司中独树一帜。
过去一年,蚂蚁整改业务两手抓。
业务方面持续优化,成立一年左右就实现了超4亿元的净利润,同时按照监管要求,推进花呗、借呗的品牌隔离并持续加码陪伴服务。
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十年之后,都走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在内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合理控制风险,守住底线的同时,要求强化理性借贷教育,提升用户的信贷管理能力。
回过头看,IPO暂缓上市也许给了其重新审视自我的契机。对于一家定位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拥有海量用户的消金公司而言。必须有着更强的担当与使命感,更多关注用户、行业与社会。
蚂蚁启航
在居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持续疲软的当下,整体消金行业都陷入到了发展瓶颈之中。资产质量与业务拓展都造成了冲击,也对公司在特殊形势下的管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细心的朋友或许已经发现,蚂蚁正在悄悄让利。
对于当前阶段蚂蚁,其核心KPI不再以规模和速度为导向,而是聚焦用户的信贷健康度,不仅要帮助用户消解过去累积下来的账单压力,还需要提升他们面向未来的信贷管理能力。
发生在蚂蚁消金身上的变化,集中体现了蚂蚁集团在新时期的进化逻辑。即以深度的陪伴服务,逐步让金融机构去理解、触达这些用户,进而提供更多、更厚度的信贷消费服务。
这既是蚂蚁立足长远、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以自律推动金融科技伦理建设的体现。通过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的制定,“适当性原则”的提出,蚂蚁主动承担起金融教育的责任,帮助用户提升理性消费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来自麦肯锡的预测显示,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相较2020年将翻番,从约15万亿元增至约29万亿元,市场将逐步转向规范化的成熟经营模式。
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仍有着可观的发展空间,蚂蚁消金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蝶变
面对万亿市场,有理由相信蚂蚁消金能做得更好。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