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账户实盘
二、宏观信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中美货币汇率动向
伴随美联储加息力度放缓、美国经济转向衰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回落,后续一倍做多港美股及A股的基金仓位,可最大地化从港美元账户转移至人民币账户,通过汇率因素增厚账户收益。(因A股无杠杆基金及做空基金,所以此策略仅能用于一倍做多港美股及A股的基金)
三、个人判断
1、沪深:
基本面上,疫情管控放开,地产纾困政策推进,联储加息转向都已验证前期的预判,市场已经定价长期悲观预期的修正,整体上"GDP3%、股市3800点、汇率7.5"的基本面底部已经探明,当前"进三退二"的价格形态不影响趋势多配的大方向。
需求方面,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是"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这一表述过去十年从未出现。短期交易疫情防控"边际优化"的预期基本结束,仅剩出入境放开政策未落地,各大指数基本回到9月初的水平,风险偏好修复基本完成,同时高频数据(社零、建材消耗、行业开工率、出口需求)显示出的弱需求都在与强预期形成掣肘;中期需要等待消费、经济、企业盈利的企稳回升和美国利率的见顶回落,预计需要一到两个季度(考虑到这波新冠感染的预测高峰期基本是在12月-1月,以社零数据为例,结合2022年3-5月的低基数,估计2023年3月起社零在数据层面的恢复就会体现出来)。
投资方面,房地产四支箭(信贷、债券、股权、内保外贷)正在舒缓房企债务压力,同时,房地产需求端也已有多个二线城市调整房贷及限购政策,但从最近的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看,需求端依旧没有显著改善,需持续关注。
资金面上,伴随美联储加息预期转向,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回落,北向资金持续流入、两融余额有望后续跟进、私募和险资还有较大的加仓余地,同时,CPI及PPI显示国内通胀放缓也打开信贷空间(但制造业PPI转负已产生通缩风险,需留意)。12月12日公布的金融数据中,人民币存款暴涨(同比增长11.6%)推动M2创新高(大增12.4%),而M1的活化程度变弱(增速4.6%,较上个月5.8%下降),M1-M2剪刀差再次走阔至-7%,代表国民对于主动投资的欲望和信心非常弱;社融方面同样不及预期,但比10月份有边际改善,政府债券及居民贷款较弱,但企业的中长期贷款连续几月增长。整体上,当下市场流动性充足,后续右侧行情完全确立时,北向资金、两融资金、险资及私募资金、储蓄资金可能产生合力共振。
这波复苏的不同之处在于政策和预期在资产定价中占了极大的权重,这跟以往的复苏很不一样。然而投资者们更擅长自下而上,更喜欢看到复苏再交易复苏,这就导致现阶段投资者的信息结构极差,对应会在市场产生超高的波动率;下一阶段随着经济最终的复苏,投资者们才会形成共识。因此,当前的高波动只是暂时的——冬天已至,春天也就不远了。(摘选自@沧海一土狗)
综上,A股上行因素:利好政策持续推出、需求逻辑和资金逻辑实质转向、一个季度的宏观经济指标转好(社融-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M1-M2剪刀差、PMI、PPI、社零、进出口等),A股短中期内可赚三波钱,一波流动性回补驱动(已基本结束)、一波业绩与估值双击驱动、一波牛市情绪驱动;A股下行因素:日本央行再度提升十债收益率或美联储再度鹰派加息、俄乌危机烈度加剧(俄军撤出赫尔松后概率已降低)。
2、中概/恒生科技:
基本面上,国外地缘影响方面,自11月G20峰会上中美关系缓和后,12月15日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宣布历史上首次成功对中概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底稿审查。国内经济基本面伴随新的防疫及地产托底政策进入复苏早期,行业政策方面大厂游戏版号、绿灯投资项目均已落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利好头部平台企业;Q3行业业绩同比修复(降本增效、业务出海),Q4有望持续修复。
资金面上,伴随港股空头仓位了结、美联储加息预期转向,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回落,外资回流及南向资金加仓的量级判断将边际增长;本周日本央行扩大收益率曲线控制区间,10债收益率升至0.5%,对外资流入港股产生负面影响,需进一步留意日本央行后续动作(考虑到负债成本及出口型经济基本面,判断日本央行大概率不会继续扩大10债收益率)。恒生科技股及中概股的持仓主要都归属于欧(5-15%)美(50-70%)机构,中国需求、美元计价的资产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潜在弹性最大的方向。
基本面及资金面均指向恒生科技的估值修复。综上,中概/恒生科技上行因素:国内经济基本面和资金逻辑的实质转向、Q4中概企业财报持续修复业绩;中概/恒生科技下行因素:日本央行再度提升十债收益率或美联储再度鹰派加息、俄乌危机烈度加剧(俄军撤出赫尔松后概率已降低)。
3、纳指:
美股市场新的定价逻辑需从美国经济基本面和美联储的新动向中寻找线索。美国11月ADP就业人数(“小非农”)远不及预期、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暴增、11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速低于预期并创一年以来最小纪录;同时,美国11月ISM和12月Markit制造业指数均陷入连续萎缩、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PCE、11月CPI低于预期。以上数据指向衰退的确定性在增强、通胀压力在边际减轻,美联储12月14日进行今年第七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符合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力度边际宽松的预期,鲍威尔表示通胀率向2%靠拢之前不会降息。
美国经济正在从过热向衰退阶段过渡,过渡的前期中可能有熊市反弹,即"经济的坏消息就是市场的好消息"(比如11.10的CPI数据回落、11.23联储议息会议释放放缓加息步伐的消息、11.30小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均驱动着股指上涨)。
但超鹰加息模式结束甚至加息完全停止,也不代表美股就此开启牛市,纳指最终应该经历经济衰退之后的一波恐慌式下杀,才会出现市场底,即"经济的坏消息就是市场的坏消息"(参考22年A股3月及10月的恐慌式下杀)。美国11月CPI数据的公布继10月后再度低于市场预期,但市场却高开低走,显示出加息放缓的现实已经难以抵挡住衰退的预期,同时,美联储在FOMC会议上实质转鸽的态度都撑不起美股指数的短期反弹。美股已经反弹乏力,市场将进入以衰退为主旋律的交易阶段,因此阶段性做空纳指的机会判断已经出现了。瑞银等一众华尔街投行也发出警告称,市场尚未完全为衰退定价,美股还将继续下跌。
在当前市场情绪的摇摆比较剧烈、多空撕裂格局下,我们的投资要遵从周期的方向,毕竟经济衰退相比于加息放缓是更高一层的逻辑,在熊市周期中抓加息放缓驱动下的反弹,性价比远不如顺从经济衰退的确定性趋势中逢高做空;同时,要留意纳指已高点回撤35%,所以做空不可激进,需要持续留意边际变量。
综上,纳指上行因素:短期经济衰退驱动加息放缓带动反弹(从本周情况来看,此因素已淡化)、长期为刺激经济而降息所带动的反转;纳指下行因素:短期经济韧性过强驱动联储再度鹰派加息、日本央行再度提升十债收益率、中长期经济持续实质性衰退、俄乌危机烈度加剧(俄军撤出赫尔松后概率已降低)。
4、商品:
欧美这场衰退是一场被市场提前预判的衰退,在此过程中大宗商品供给未投放、库存不累积(资本支出不高,库存深度不深),所以当真进入衰退时,反而要侧重于交易金融条件的变化(加息转降息、刺激经济)及计价单位贬值带来的商品价格上涨。工业金属本身和欧洲、中国需求有关,最好的情形是中国欧洲需求修复,美元走弱,想象极大;从货币周期、库存周期推演,未来的市场方向是需求复苏题材下的主动增库动作,因此,空配策略会面临着宏观大势的碾压。From公众号@一凌策略研究、@价值崛起
5、原油:
本周Brent2302收盘79.3美元/桶,周+3.2%。
供需角度,12月14日EIA库存数据显示原油库存大增,表明经济疲软已经抑制燃料需求,同时美欧12月综合PMI显示已经连续六月处于荣枯线之下,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实物需求受到抑制;10月20日拜登宣布在油价67-72美元/桶时将启动美国战略储备库存回购,12月16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启动首批300万桶库存回购,若未来持续实施,则该价位将为油价提供较强支撑;中国防疫政策放开初期对需求提振有限,如未来疫情影响缓解或有望迎来中国原油需求修复。
地缘角度,12月5日欧盟开始对俄油实行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制裁,然而目前乌拉尔原油售价接近61美元/桶,与制裁价格上限接近,市场判断这一政策不会驱动俄油减产,但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正在考虑减产反制,并计划于近几日决定。12月4日欧佩克已宣布延长减产,若俄罗斯进一步扩大减产,将从供应端对油价形成实质支撑。
金融角度,美联储加息节奏存在放缓预期,使美元计价的油价在金融层面有所支撑;原油期货持仓持续回落至八年低位,显示金融机构在宏观环境走弱背景下对原油配置的谨慎情绪。
需求压力向下,供应支撑向上,中期或将维持宽幅震荡。综上,原油上行因素:俄罗斯减产反制欧盟制裁政策、美联储加息持续放缓、OPEC随时减产挺价、俄乌危机烈度加剧(俄军撤出赫尔松后概率已降低)、美国持续启动战略储备库存回购、中国需求实质复苏;原油下行因素:俄罗斯宣布以60美元的原油上限价格维持供应、美联储加息力度超预期或日本央行再度提升十债收益率、欧美经济实质性衰退。
三、个人策略
1、沪深:
保持现金+债券约15%的比例,现金及债券持有至经济指标持续1个季度转好、经济复苏明确后进一步调仓至权益仓位。
在宽基指数之外,行业方面维持对科创50及消费50的配置。
上周起分2周将4%的中证500仓位分别调仓2%至恒生科技、2%至科创50。
2、中概/恒生科技:
上周起分2周将4%的中证500仓位分别调仓2%至恒生科技、2%至科创50。
观察后续国内经济指标持续1个季度转好、Q4中概股业绩持续修复,且美元持续或加速回落趋势时,右侧追击进一步加仓。
3、纳指:
短期:本周起建仓1倍做空纳指基金,考虑到纳指已从高点回撤35%,所以做空不可激进放大杠杆倍数及仓位,需要持续留意边际变量。
长期:在美国经济周期转向复苏/货币政策转向降息前不多配纳指,未来,当美国经济周期转向复苏/货币政策转向降息启动时,再考虑多配纳指。
4、商品:
维持空仓状态,待中国及欧洲需求修复,美元走弱、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时多配商品杠杆基金;信号上,持续观察伦铜、中国PPI/欧元区PPI走强时则代表周期回归,需求修复。
5、原油:
布油若触及90美元区间时可波段性空配。
需求因素为驱动油价长端价格下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哪怕原油暂时触及80美元及以下区间,也不可多配;后续待欧美中经济复苏后才可考虑转向多配原油(伦铜是原油的先行指标,铜价进入上行区间时原油才会进入上行区间)
附:本周记录的投资笔记
本周感悟:对于中长线投资者,在判断宏观中长线趋势的基础上,不必过份纠结短期的波动,特别是在趋势刚刚确认但基本面及资金面尚未完全坚挺的复苏初期,此时市场往往波动较大,会存在很多自我怀疑的投资者、急于止损或止盈的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会扰动指数的进程。
本周认知:在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纵下,让中国去了石油美元的根据地海湾,签署了六百多亿美元的协议;在中国对俄罗斯的"爱莫能助、无能为力"下,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启动了对俄罗斯的石油限价。
对俄罗斯的石油限价,并不是欧洲白左们以为的要遏制俄罗斯外汇收入,相反,在美国的默许下,俄罗斯的石油卢布出口只会越来越多。目的是驱动俄罗斯开启更大规模的走私贸易,驱使俄罗斯为获取战争需要的资金,只能在萧条周期内逆市扩张石油产能。开车的都明白,市面上低价的野鸡加油站多了,官方油站自然也得降价搞促销。同样,沙特的长期产能都是定数,跟中国签署了长期供油协议,也意味着必然要新投资扩充产能,以满足王爷们获得梦寐以求的大国重器和安全需求,而不介意油气价格的下行。
本质上,两头全球能源需求的怪兽,不过是在利用恐慌和不安全,拿捏全球两个最大的能源国,这才是国际牌局的常态,大家一边斗得势不两立,一边为获取利益相互打配合。(摘选自@政事堂)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