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内容页

【全球新要闻】基·遇丨广发基金曾刚:立足股债性价比,把握“固收+”投资的时与势

2022-12-26 12:57:11 来源:腾讯网

阿根廷如愿捧起大力神杯,为本届世界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但与赛事有关的话题仍为大众所津津乐道。无论是东道主首战不败定律被打破,还是强队频频爆冷,都说明球场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到终点哨音吹响的那一刻,局势永远可能变化。

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曾刚是一位足球爱好者,他曾在上海基金行业的足球联赛中创下“8年点球不败”记录,获评上海基金行业联赛最佳守门员。“一名优秀的门将一定是被射穿过很多次门,不断在经验教训中总结反思。基金经理也是如此,要不断反思总结、调整组合配置。”曾刚说。

作为驰骋资本市场多年的老将,曾刚步入证券行业已有22年,管理公募基金13年。早在2001年,曾刚即开始专注债券投研,经历过多轮完整的牛熊周期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组合管理经验。面对2022年跌宕起伏的市场,曾刚先是自上而下研判大势,再经反复比价后确定子类资产配置,力求构建攻守兼备、性价比较高的“固收+”组合。


(资料图)

统计显示,曾刚的一系列管理策略也取得了积极效果。截至12月16日,在银河证券三级基金分类中,偏债型基金A类、普通二级债基A类自年初以来分别平均下跌3.60%、4.20%。但由曾刚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广发恒享一年持有期A自2022年以来逆势实现1.14%的正收益,其管理的二级债基广发集悦自年初以来净值仅微跌0.83%。

“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总是首先把自己放在均衡的定位上,随后才是偏积极、偏灵活的风格。”积极但不激进,守正却又能出奇。潜心深耕公募投资十三载,曾刚以前瞻性预判和灵活顺势的操作,积小胜为大胜。

以势待时,以时取势  做好资产配置

时未及,以势待时;时及,以时取势。2022年以来,凭借对宏观大势的前瞻预判及关键时点的灵活调仓,曾刚管理的组合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中国财富网:2022年股债市场波动加大,您管理的“固收+”产品表现却相对较好,如何做到的?

曾刚:在我的框架里,纯债资产的定位是提供基础收益,所以我对这部分资产的态度是“择善而从”,不做信用下沉,在久期和杠杆上保持相对灵活。2022年,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我的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以中长端利率债作为阶段性波段操作工具。由于债券估值处于相对高位,我从三季度开始逐步下调了杠杆和久期。

至于在“+”的方面,我采取了较为灵活的仓位管理和行业配置策略。2022年的宏观环境是基本面偏弱、流动性宽松、不确定因素增加。受此影响,A股在一季度出现回调,我的策略是控制权益仓位;到了4月,A股回调至阶段性低位,投资性价比提高,我们选择大幅提升仓位;而进入三季度,我们预判市场进入震荡,又减持了短期累积涨幅较大的板块。

具体到股票配置上,我主要是把握两点:一是在行业总体均衡的基础上择机适度偏配。例如在5月份,组合对电气设备、电子、军工等高成长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偏配,较好地把握了结构性机会。二是个股适度分散,单只股票的占比较少超过1%,希望能更好地平滑净值的波动。

中国财富网:灵活调仓需要良好的配置能力作为支撑,您是如何决策的?

曾刚:股债性价比是我进行资产配置的主要依据。2021年底,我分析认为基本面数据略微偏弱,选择低仓位防御。一季度,在地缘政治、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等“黑天鹅”事件影响下,A股快速回调。等到4月底,多个指标均显示股票的性价比大幅提升,由此我在组合中做出了加仓权益、偏配新能源等成长股的动作。进入三季度之后,鉴于市场震荡概率增大的判断,我们又再次做出应对。

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总体而言,我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以偏量化的框架和思维进行研究推导,通过反复比较性价比,来判断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从而更好地平衡风险和收益。

“固收+”变“固收-”? 投资者选产品需以三年为期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2月16日,偏债型基金A类和普通二级债基A类平均跌幅分别为3.60%和4.20%。这意味着,多数“固收+”基金尴尬变成了“固收-”。如何选择“固收+”产品,成为备受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中国财富网:有一些投资者抱怨,今年持有的“固收+”基金变成“固收-”,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曾刚: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固收+”快速发展的背景。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公募“固收+”产品成为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选择之一,他们希望在承受较低波动的基础上获得还不错的收益。

2019年至2021年,正好遇上A股行情还不错,“固收+”基金由此成为市场中比较主流的“理财替代”策略之一。不少原来买银行理财产品、放在银行当存款的资金,转而配置了“固收+”。

“固收+”基金的主要代表产品类型是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基金契约中一般规定有20%或者30%的仓位是配置在权益资产(含股票、可转债、可交债)。过去几年,权益部分或者说“+”策略部分是整体组合业绩的决定性因素。但今年来看,沪深300指数自年初至12月16日的跌幅达到19.96%,股票和可转债都处于估值收缩阶段,阶段性跌幅较大。在固收底仓方面,债券收益率降到3%左右,组合的安全垫相比过去几年是收窄的,由此也导致不少“固收+”产品的净值回撤超过原来预期水平。

中国财富网:经历2022年的净值波动后,投资者该如何正确认知“固收+”基金?后续还能作为理财替代工具吗?

曾刚:今年肯定是“固收+”比较难做的时候,也让投资者和投资机构都重新认知和定位这类产品。

首先,“固收+”的“+”,并不代表着100%加的是收益,同时也加了波动,可能在某个阶段会带来净值的浮亏。这是因为,长期收益较高、波动大是权益资产的特性,不论配置的股票风格怎么偏防御,都无法改变其权益资产的基本特性。因此,当股票出现系统性下跌时,即便是少量加权益,基金净值还是会跌,比如今年就是这样。

其次,“固收+”基金力求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追求稳健回报,“控制回撤”并不代表着“没有回撤”。一般而言,控制净值回撤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靠股债资产的负相关性,二是组合层面的分散,如行业集中度、个股个券的分散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今年的极端情况是,股债同向变化,导致“固收+”基金净值波动变大。

至于“固收+”基金是否还能作为理财替代的选择,这个取决于投资者自身对理财替代的定义。如果投资者的目标是“中长期收益超越理财”,能够承受一定幅度的净值波动,那么,这类产品还是适合作为理财替代的选择之一。若投资者想要的是过去持有保本理财类产品的体验,这类基金估计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中国财富网:普通投资者要如何挑选“固收+”,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曾刚:“固收+”基金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风险收益特征也很多元。首先,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来挑选产品。其次,无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何,都建议可以用三年的周期维度来考察。因为基金经理管满三年以上的产品,一般来说能更好地反映投资人在股票、转债、纯债、新股申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总的来说,优秀的“固收+”基金在资产价格上涨时能追上市场节奏,下跌时能一定程度地控制回撤。我们相信,未来“固收+”产品阵营里会涌现更多能满足稳健配置需求、适合长期持有的产品。

2023年股票性价比提升  将适度扩大风险敞口

展望2023年,曾刚认为股票性价比有所提升,预计到年中,债券配置价值或将回归,倾向于适度扩大风险敞口捕捉权益机会。在行业方向上,重点关注疫后修复、科技竞争两条主线。

中国财富网:三季度以来,股债资产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对您来说,配置思路是否有变化?

曾刚:我的配置思路是基于股债性价比进行反复比较,从当前时点来看,提高股票的配置可能较为有利,预计等到2023年年中,债券配置价值或将回归。

根据主流机构的分析,2023年中国经济具备相对优势,增长的确定性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预计企业盈利水平同比明显提升,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政策预期较为正面,综合判断下来,短期股票性价比更好一些。在有效判断市场节奏的前提下,我们也要主动承担有价值的风险暴露,预计会提升权益风险敞口,同时在行业层面略做调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配置和个股Alpha的挖掘上。此外,我较为关注2023年的转债,后续也会考虑采取趋势性增配转债的策略。

中国财富网:就行业而言,您比较关注哪些方向?

曾刚:我以自上而下的投研框架为主,结合自下而上的行业观点来把握节奏,行业配置较为灵活。平时,我对所有行业都会关注,2022年组合中的重点持仓既有电气设备、电子、军工、TMT、机械等偏成长的行业,也有银行、地产、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等偏价值的行业。

当前,海外经济增长趋弱,外需下滑,相关行业可能承压;国内正处于经济稳步复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受政策扶持的内需、科技产业有望得到较好发展。总体而言,预计市场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行业配置可能是决定明年表现的胜负手。

在行业配置层面,我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疫后修复,二是科技竞争,相关行业的基本面都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双碳”目标下,光伏储能、新能源车可能仍是业绩增速较高的长期赛道,信创和军工具有防守反击的波段价值,电子、机械中的优势板块值得关注,可选消费、医药生物、央国企重估等领域也有值得挖掘的优质公司。

基金经理简介:

曾刚,22年证券从业经历,13年公募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管理广发恒享一年、广发集裕、广发集悦等产品。曾先后任职于华富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

视觉设计:吴越佳

视觉总监:张秀菊

编辑:吴芃

监制:田欣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