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内容页

惊槑:银行理财是怎么亏损的?-微动态

2022-11-20 19:00:25 来源:腾讯网

最近很多人都是活久见:自己银行理财竟然亏损了?为什么以前的银行理财不亏损?

很多人完全是一头雾水,今天本号就举例详细说明下。


(资料图)

银行的理财资金为了风险波动性较小,基本都是直接买债券或者买债基,所以目前底层资产大多就是债券。

假设银行发行了一个1000元的理财产品,10个老百姓每人100元买了这个理财,然后理财资金买了10张面值100,期限1年,票面利率3%的债券(不考虑手续费等摩擦费用)。

正常的话,理财的产品收益就是3个点,到期老百姓拿回103块钱,感觉还行!

可是,第一个风险来了——信用风险。

假设理财资金买的10张债券里面有1张X大房地产发行的债券,到时候这1张X大债券只给了51.5元(1.5元是利息)。

这时,理财池价值几何?103X9+51.5=978.5元,再除以10等于97.85,即每个老百姓到期只能拿到97.85元,亏了2.15元(当时投资的是100元),收益率-2.15%。

经济下行期,暴雷事件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更有极端的,前期X商银行理财资金管理人员内外勾结,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专门买已经在暴雷边缘的房地产债券,其中门道不言自明。

第二个风险就是市场风险,而且容易衍生流动性风险。

典型的就是利率上行了,企业发债利息变高了,假设100元面值,票面利率要7%才有人买。

这时,原来买的票面利率3%的债券现在值多少钱了呢?约等于96.3元,纳尼?

就是这个价,这时其他人只会出价96.3元的价格买入票面利率3%的100元债券,这样收益率才能达到当下的收益率7%:(103-96.3)/96.3≈7%。

那么,现在理财池价值几何了?96.3X10=963元,理财产品净值就显示为0.963,亏了多少呢?自己算。

假设已经持有债券半年,这时,逻辑上有1.5的利息(不考虑摩擦成本),理财池价值为96.3X10+1.5X10=978元。

如果现在恰好此时,理财产品到期兑付,理财池持有债券卖出只能回收978元现金,这时候就形成实实在在的亏损(22元)。

有人说:我就是持有到期,等着那100元的本金和3元的利息,理论上可行,可现实却绝非如此。

第一,标准化债券期限很多都是1年以上,3年、5年非常常见,而理财产品多是1年以内,错配非常严重,很容易形成上面说的“实实在在的亏损”;

那种,理财资金和债券期限一一对应的产品,现实中也有,它的名字叫“信托”,不过大家可以百度下“信托暴雷”事件。

第二,还有人说利率不会从3%直接跳到7%,确实如此,利率一般不会成倍变化。但是,现实中利率微小的变化产生的冲击却是一模一样,因为现实中投资债券的资金几乎都加了杠杠,有的还是十分吓人的杠杠。

上述市场风险是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以后会越来越多。一旦形成负反馈效应,后果更加可怕:理财产品亏了、大家争相卖出,理财池只能被动卖出标的债券,债券价格越低,理财产品越亏损。

还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亏损呢?答案是:都是套路!

先说信用风险,倒霉买了一张X大发行的债券,100元买的到期只给51.5元,这怎么行呢?

原来的银行理财产品是成本化管理,也不用时时告诉老百姓理财池价值多少。

于是,银行再发一期理财产品,按101元将上一期X大的债券接过来,虽然少了2元钱,但至少保本,而是还有正收益。

就这样靠资金池不断滚动,不断消化,实在不行银行拿自有资金接过去,为什么?为了理财产品的声誉!

再说市场风险,套路也一样,比如半年后价格变成96.3元,再发一期理财产品按照101.5元接过去.......上一期理财产品自然不会形成“实实在在的亏损”。

风险去哪里了?消失了吗?当然没有,还容易越积越多,所以国家不允许这么玩了,于是颁布了资管新规,因为疫情等因素推迟了实施,再加上货币政策宽松,无论信用风险还是市场风险暴露较少,直到现在!

那以后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

第一,现金管理类还可以买一买,几乎不涉及债券风险;

第二,求收益和安全,就不要买银行理财产品,直接买大额存单。

第三,债券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真的没必要买,还不如直接买债券基金,少付一道手续费。而且,买债券基金有亏损的心理准备,债券型理财产品本来就是一只债券基金,却挂着不亏损的“羊头”。

第四,银行以后很可能会推出股票为主的理财产品,那就更没必要买了,道理一样,那么多股票型基金供选择,银行理财玩不过他们的,最多就是FOF。

手里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怎么办?现金管理类的先留着,债券型的卖掉,后面市场还不知道走成什么样。

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事件,利好股票市场吗?短期影响不大,要看长期发酵效果。如果能在老百姓心中形成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的共识,那必将对股票市场形成“实实在在的”利好!

只为分享投资理财心得,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