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创新航港股IPO后,蜂巢能源正式“报考”科创板IPO。
11月18日,蜂巢能源申报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拟募集资金150亿元在国内多地投建动力电池项目。
蜂巢能源起源于长城汽车,专业研发制造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世界第十、中国第六。
(资料图)
拟150亿元加码动力电池产业
蜂巢能源此次IPO拟募资150亿元,拟投资项目包括在常州、湖州、遂宁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三个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产能力,分别为年产电芯47.41GWh、年产30.24GWh动力电池、年产29GWh能量型动力电池组。
借上市募资扩充产能,蜂巢能源的意图非常明显。虽然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全国第六,但是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占据国内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动力电池行业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业内人士介绍,动力电池是一个资本、技术均非常密集的行业,只有快速提升规模效应才能大幅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否则会被淘汰出动力电池行业,转型做非汽车领域的低端电池业务。
此外,蜂巢能源加码动力电池研发,投资项目包括“短刀”电池及系统开发项目等。据悉,公司布局长薄化短刀族群电芯,产品涵盖300mm到600mm尺寸范围,覆盖从1.6C-4C全域快充范围,实现能量密度更高、快充能力更强、功率性能更好、安全性能更高、成本更低。
从蜂巢能源的资金投入,也可看出其对产能扩充与技术提升的迫切。蜂巢能源计划总投资403.74亿元,而拟IPO募集资金150亿元,有250.74亿元将由公司通过其他渠道投入。
目前,蜂巢能源营收迅速增长但尚未盈利。除了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为了加速提升市场份额,暂时放弃盈利指标,成为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策略。
来源:蜂巢能源招股书(申报稿)
关联交易仍超50%
蜂巢能源前身为蜂巢有限,由长城汽车于2018年2月12 日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
这导致蜂巢能源的前期发展,主要依赖长城汽车。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对关联方销售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9.40%、96.09%、82.73%及53.39%,主要是向长城汽车销售动力电池相关产品,使得客户集中度较高。
目前,蜂巢能源积极并持续开拓非关联方客户,并已与市场多家主流整车厂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业内人士介绍,面对动力电池行业出现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众多车企开始培育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这给蜂巢能源等企业带来开拓市场的机会。
不过,为了大力开拓非关联客户,蜂巢能源的销售费用率整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蜂巢能源表示,公司非关联方客户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相应业务开拓过程中的销售人员及客户数量逐步增加。随着公司客户开拓不断推进,销售收入规模逐步提升,销售费用率会逐年下降,与同行业趋势保持一致。
蜂巢能源也提示,公司未来若无法及时拓展非关联方客户,以及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相关配套车型销量出现下降,或主要客户在同类产品供应商选择中减少对公司产品采购,都将导致公司相关产品销量下降。
多家明星机构入股
蜂巢能源此次披露招股书(申报稿),也让其背后的明星机构股东逐一亮相。其中,蜂巢能源在2021年变更为股份公司,引来众多知名机构入股。
2021年2月25日,蜂巢能源举行A轮融资签约仪式,融资总额35亿元。本轮融资由中银投、国投招商联合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金融街资本、常州创业投资、浙大九智、IDG、凯辉基金、海通开元、德载厚资本、长城控股等。
2021年7月30日,蜂巢能源举行B轮融资交割仪式,融资总额102.8亿元。
本轮融资由中银投领投,联合投资机构包括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碧桂园创投、深创投、建信投资、IDG、三一重工、小米集团、海松资本、华兴资本等,国投招商、九智资本等原股东进行大额增持。
2021年12月11日,蜂巢能源举行B+轮股权融资签约仪式,融资金额60亿元。
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川能投、大族激光、星宇股份等产业链合作伙伴,鼎晖投资、中移资本、兴业银行、优势资本、人保资本、泰康投资等产业投资机构,湖州、盐城、上饶等国资平台,老股东也进行大额追加投资。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四成到五成,加上头部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已经上市,所以众多知名机构争相入股蜂巢能源等二线电池厂。
而地方国资入股蜂巢能源,更是为了与其形成产业与资本的双重绑定。比如,2022年2月16日,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2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上饶市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加上一期的4GWh,上饶基地总产能规划24GWh。
常州动力电池企业资本化加速
中创新航与蜂巢能源的共同点,除了均是“独角兽”、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还有总部都位于江苏常州。
近5年来,常州吸引了理想、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宁德时代、贝特瑞、当升科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落户,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11月1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下称“榜单”)显示,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前五名,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常州在榜单中排名第五,是前十中唯一的二线城市,也是唯一年度GDP不足万亿的城市。可见,常州对新能源领域的关注。
同时,常州排名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城市第一名。胡润介绍,投资热度是城市吸引力的展现,投资热度越高的城市,在区位交通、政策扶持、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也普遍较为突出。而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反映了城市在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潜力和可持续性。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发展规模,常州已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新能源产业闭环,正在努力打造“新能源之都”。
2022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时代新能源、时代上汽、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值增长均超五成,动力电池产能已占据全国三分之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