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盘二三事
(资料图)
随便在网上搜一搜怎么购买基金,一定会看到说不要买规模太小的基金,这样容易被清盘,造成投资者的亏损。
这句话整体来说并没啥大问题,但凡是需要辩证的看,凡是有利亦有弊,基金被清盘也不见得是坏事,反正钱是会退回来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咱们今天来复盘一下,捋一捋基金清盘的各个要点。
1、什么是基金清盘?
2、什么情况下会被清盘?
3、基金清盘会造成什么影响?
4、面临清盘投资者怎么办?
5、对于基金清盘,投资者常见误区。
1、什么是基金清盘?
老规矩,先上百度百科的解释:
基金清盘是指基金资产全部变现,将所得资金分给持有人。清盘时刻由基金设立时的基金契约规定,持有人大会可修改基金契约,决定基金清盘时间。
简单说,就是这个基金终止了,不玩了。
这里再说一下基金清盘的流程是怎样的,前后差不多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购买的基金面临清盘,则需要把握清盘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清算流程:
确认清算理由确定基金终止日确认基金清算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确定清算人变现基金资产归集清算资产发布清算公告制作《清算报告》开始清算协会系统开始清算。
2、什么情况下会被清盘?
一般来说分为两种: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被动)、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主动)。
但是这算比较笼统的分类,具体的清算方式是以下几种:
基金存续期满清盘。原因很简单,就是基金合同到期啦,基金的寿命寿终正寝,所有的份额自然到期变现还给基金持有人。
需要额外补充一点,之前有个基金种类叫做保本基金,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类基金到期后不延续,自然就被清盘了。
触发式清盘。一般是基金不满足规定,触发到清盘的规则,被迫清盘了。清盘规则诸如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基金回撤幅度达到20%等等,凡是触及到相关规则的,要么被迫清盘,要么需要持有人大会表决再做决定。
表决清盘。基金持有人召开大会表决决定清盘。这里就需要说道说道了,很多清盘公告写着说召开持有人大会决定清盘,但是深层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提前就发现基金业绩不行,早早召开会议;也有的是持有人基本都是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要撤资,索性开个大会。
合规清盘。达不到监管的要求被迫清盘的。
3、基金清盘会造成什么影响?
对投资者而言:
其实,我觉得对投资人来说,基金清盘也是一种解脱。为什么呢,一支基金由于规模小,基金经理很难施展拳脚斯,业绩也好不到哪里去,净值自然不会太高。
如果这支基金一直拖着,却可以光明正大收管理费,而业绩却每况愈下,这是对投资者的一
种伤害。
而基金清盘的话,则会按照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净值,按照基金份额退还到大家的账户,基金的钱是存在银行的,本金不会全部亏掉。
当然,基金清盘对定投的投资者,打击是大大的,不得不中断基金定投。
对整个行业而言:
优胜劣汰,正常看待。一方面当前基金数量众多,但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的规模不足5千万元,存在清盘风险;另一方面,新基金不断发行,一些业绩长期不达预期或者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的老基金,也会因投研资源优化等原因退出舞台。在基金清盘日益常态化背景下,有利于优化基金公司投研资源配置,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面临清盘投资者怎么办?
规避规模太小的基金。
老生常谈的关注点,如果基金的规模(A\C合计)在过往20个工作日的规模小于5000万元,则非常有可能会被清盘。当然了,看《基金合同》中,会写一个“或”字,一般基金公司为了保留这个基金,会发动人身边的人花个10块钱购买这个基金,凑个人头。但是若这200人都凑不齐,那多少有点耐人寻味。
规避净值太低的基金。
查阅资料不少人说到避免净值小于0.3的基金,如果基金净值跌到0.3以下,则会被强制清盘。翻阅了十多只基金的合同,但是并没有发现这一条,但是避免净值太低的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跌的太厉害,羊群效应会使得投资者都走掉,也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避免成立时间短的基金。
看机构资金占比。
如果,一只基金中,机构资金占比过大,持有人数还很少,那么我们需要谨慎了。因为,这只基金可能被机构“承包“。一旦机构赎回,基金规模就会断崖式下降,低于5000万元的规模,清盘的概率大大增加。
但是,对机构资占比我们要全面认识。机构资金也被称为聪明的资金,机构投资者更成熟,更识货。机构资金占比高的基金很常见。我们要避免的是机构资金占比超过90%,持有人数还少的基金。
更多的时候,要几个月时间。拿着钱去买新的基金,比放在老基金里面等清盘,更要划算。
5、对于基金清盘,投资者常见误区。
公告清盘的时候,第二天就会拿到申购资金。×
这个应该算是非常大的一个误区,当这只基金开始启动清盘程序的时候,想要拿回本金,短的话需要十来天、一个月,长的话需要三五个月,肯定是无法立刻赎回到账的,所以投资者在看到基金面临清盘的时候,为了避免时间成本,可以选择尽早赎回。
END
注:本文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充分考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