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内容页

环球热推荐:给“固收+”产品带上紧箍咒,监管新规快来了解下!

2022-09-03 22:03:53 来源:Wind 界面新闻研究部

基金理财最近几年火爆异常, 其中主动型基金是大家最喜欢的基金类型,包含偏股型、“固收+”等,2021年因为是震荡市,“固收+”表现非常不错,超九成的“固收+”取得正收益,平均回报率6.54%,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0个点以上。像前海开源可转债、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天弘添利C、广发可转债A等,去年收益率都达到40%,非常优秀。

数据来源:雪球


【资料图】

但情况在今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主打稳健低波动、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在2022年二季度遭遇滑铁卢。据兴业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固收+”基金规模为2.47万亿元,其中存量产品环比净赎回约1561亿元,这是“固收+”基金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净赎回。

大量净赎回的背后,是因为年初至4月底,权益及可转债市场的剧烈波动,让“固收+”纷纷变成“固收-”, 不过,来自监管层的最新要求发布之后,“固收+”基金可能以后在股债投资上再也不能任性了。

部分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最近表示,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的固收+产品申报和宣传进行窗口指导,权益资产投资比例超过30%的基金,不能以固收+基金的名义进行新产品申报和宣传,只有符合二级债基与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新基金,才能称之为“固收+”产品。

1、“固收+”变“固收-”固收产品遭遇大回撤

固收+基金的窗口指导,发生在基金二季度报告刚刚披露后的7月底,或与今年以来固收+基金产品的“任性”有关。

根据基金二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固收+”基金共有1584只,合计规模2.3万亿元,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4.93%。尤其存量产品方面,二季度存量的“固收+”基金净赎回规模超1200亿元,为2019年以来此类基金产品净赎回的最高值。

业内人士认为,“固收+”基金规模回落,或与很多产品表现不及投资者的定位和预期有关。2019年以来,“固收+”产品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者的稳健理财需求。但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由于高弹性的可转债市场回调,加上股票在今年上半年的持续阴跌,本该稳健的固收产品彻底“绷不住”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共有25只固收+产品规模超过100亿。但从近一年来的业绩回撤来看,有11只百亿级别固收+基金的回撤超过了5%。这让“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产品备受质疑。

表:截至二季度末,规模超100亿的固收+基金明细

来源:Wind 界面新闻研究部

2、回归“固收+”应有之义

当下市场中,“固收+”产品通常包含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产品,部分基金公司将灵活配置型基金中的偏债类产品也纳入其中。但在实际产品合同中,部分偏债混合型产品权益仓位上限超过了30%,有的甚至高达60%,“固收+”的概念也因此较为宽泛,部分产品波动较大。

对于此次窗口指导,上述业内人士称,在过去几年里,由于部分公司旗下权益投资超过30%、40%甚至更多的产品,都被冠以“固收+”产品进行宣传,“固收+”的旗号存在被滥用的现象。这与普通投资者对“固收+”产品“债基打底,权益仅作为辅助、稳健低波动”的印象有所出入。再加上“固收+”整体规模的快速增长,监管或许认为当下是时候对该类产品进行把控了。

“这次监管的窗口指导,实质上是在过往‘固收+’产品定义较为模糊的基础上打了‘补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使之能回归到‘固收+’的应有之义。”前述华南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随着“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滥用,既能明确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避免误导投资者,给他们更好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规范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

另有基金公司产品部门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不少“固收+”产品的高波动和亏损的现状,使得投资者抱怨声四起,渠道方面接到的相关投诉比比皆是。“很多持有人因为‘理财替代’等宣传口径购买了‘固收+’产品,但今年行情下,很多‘固收+’产品出现亏损,且净值波动较大,让很多对该类产品报以‘稳健、可攻可守’想法的持有人期待落空,叠加基金公司自身在营销层面的一些问题暴露,引发了监管的持续关注。”

对于投资者而言,“固收+”基金虽然能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稳定性更好,但其收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行情不好的影响,大家在购买此类产品的时候还是需要理性分析。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