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落地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已有4个多月。运行以来,设置Y份额的个人养老FOF(基金中的基金)、个人养老金理财、个人养老储蓄、个人养老金保险四大产品持续扩容,形成了个人养老金初期的业态样貌。并且历经一季度运行周期后,四类养老产品也交出了一份投资成绩单。
(资料图)
整体上看,四类产品投资呈现出了稳健收益特征,但因底层资产差异,四类产品一季度运行分化明显。其中,个人养老FOF最高收益率超过3%,但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这类产品整体上跑输业绩基准,跑输基准的基金数量占比高达77.62%。
从初期运行来看,尽管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持续丰富,但囿于历史业绩期较短,加上购买渠道单一、专属账户封闭管理等原因,相当部分投资者持有观望态度。业内人士建议,完善个人养老金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并统一与金融机构进行链接,以使投资者能基于自身偏好实现自由选购。
养老FOF平均收益只有1.42%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4月1日全市场个人养老FOF数量达到143只,较首批129只个人养老FOF进一步增加。以2022年11月11日设立Y份额算起,大部分个人养老FOF运行已有近5个月时间。
整体而言,运营初期个人养老FOF规模虽不大,但基本呈现出了稳健收益效应。截至目前,整体个人养老FOF总规模达20.06亿元,其中来自华夏、中欧、兴全、招商等公募的5只基金规模超过1亿元。从风险等级看,目前存续的绝大部分个人养老FOF为R3中风险等级,少数为R2中低风险等级,覆盖到退休日期在2025年-2050年的人群。
和中低风险等级相对应,整体个人养老FOF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42%,其中高莺管理的平安养老2035(FOF)Y以3.64%的收益率位居第一,孙志远管理的华商嘉悦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Y以3.57%的收益率位居第二,跟随其后的是鲁炳良管理的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30三年持有混合发起(FOF)Y,收益率为3.41%。
但从相对收益角度看,个人养老FOF今年以来1.42%的平均收益率,却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平均收益率(2.08%)。具体看,143只基金中有111只一季度跑输基准,占比达77.62%,其中有16只基金业绩落后于基准2个百分点以上。
养老理财最高收益达5.6%
和个人养老FOF相比,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上市时间稍晚。根据数据,最早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成立于今年1月4日,但经过2月和3月的快速扩容后,截至目前,产品数量已达到29只。截至一季度末29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和今年以来统计口径重叠)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农银理财农银同心灵动360天L收益率高达5.6%,但由于其余产品收益率均在1%以下,使得29只产品平均收益率只有0.47%。
按照规定,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应当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等特征。在29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级或中级,固收类产品占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今年2月6日的农银理财农银同心灵动360天L,是为数不多的混合类理财产品。据农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品投资仍以固收类为主,但配置了少部分权益类资产,该基金之所以取得了5.6%的突出业绩,很可能在一季度买入了高弹性的权益标的。
和理财产品类似,个人养老储蓄产品同样为结构简单的个人养老产品。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截至目前个人养老储蓄产品数量已达465只,是四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中最为齐全的一类产品。根据此前公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4家国有大行从2022年11月20日起陆续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5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基于地域限制和产品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人养老储蓄产品应该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在产品预定利率方面,个人养老储蓄产品的利率较普通定期存款产品高。比如,某银行在广州、成都、西安地区的5年整存整取利率均按照4%执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利率按照2.25%执行;而合肥、青岛地区整存整取利率为3.5%,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为2.05%。而该行普通5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整存整取为2.65%。
养老保险实际结算利率普遍高于5%
养老保险产品方面,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数量已从最初首批的7只产品扩容到了20只左右,既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也有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和万能险。
虽然产品类型较为丰富,但从收益角度而言,个人养老保险可分为固定收益和“保底+浮动”收益两大类。前者以年金(普通型)和两全保险(普通型)为主要形态,投保人提前定期缴纳一定保费,在以后某个时间领取确定的返还金;后者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年金(万能型和分红型)为主要形态,在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有望博取更高收益。
为对比投资收益,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为例,该产品设置的是“保底+浮动”收益模式,即在主账户下设计“稳健型”和“进取型”两类投资组合,保障利率是写进保险合同的最低保证收益水平,是投资收益的下限,实际结算利率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率,是投资收益的最终实现结果。
由于保险结算利率公布周期较长(一般是一年或半年公布一次),截至目前公开获得的只有相关保险产品的2022年和2021年的数据。即便如此,通过对比依然能得到一个较为显著的规律:实际收益率普遍高于保底利率,并且随着风险偏好提升,两者差异不断扩大。如果2023年市场行情不差于2022年,这类保险的结算利率大概率会高于2022年。
以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为例,该产品的稳健型账户最低保证利率为3%,2021年和2022年实际结算利率分别为5%和4.8%;进取型账户最低保证利率为0.5%,2021年和2022年实际结算利率分别为5.3%和5.1%。泰康臻享百岁稳健型账户最低保证利率为2.85%,2021年和2022年实际结算利率分别为6%和5.05%;进取型账户最低保证利率为0.5%,2021年和2022年实际结算利率分别为6.1%和5.5%。
业内呼吁早日实现自由选购
根据人社部副部长李忠今年3月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去年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实施3个月以来参加人数已经达到2817万人。而鉴于银行开通养老金账户是目前参与个人养老金的主流方式,头部银行最新披露的2022年四季报,是观察个人参与情况的较佳微观视角。比如中信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个人养老金账户30.25万户,账户累计缴存金额5.08亿元,户均缴存金额1678.65元。
和潜在的庞大养老目标人群相比,这一数字并不突出,但已意味着个人养老金的短短数月初期试点,已初见成效。正是基于这些成效数据,才有了上述各类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分析。整体而言,个人养老是一项周期长、诉求聚焦的大类配置金融规划,除了提前规划未雨绸缪,投资者关键要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现金流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此外,从初期运行阶段来看,尽管个人养老已有着上述多元化金融产品,但鉴于购买渠道单一化、专属账户封闭管理等原因,当前有相当部分投资者持有观望态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从消费者角度看,在银行APP或统一平台购买个人养老金最简单方便,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销售平台,主要是银行在代销各类产品,其他金融机构缺少动力去主动销售,这就使得自由选购难以实现,参加人实际能买到什么产品主要看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情况,期待后期可以探索一种路径,让参加者实现真正的自由选购。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主要依靠银行代销,但银行销售的养老金产品未实现全覆盖。他建议完善个人养老金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并统一与金融机构进行链接,在该平台不仅能查询所有投资产品,而且是个人养老金产品“超市”,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渠道真正自由选购。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