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量化行业规模持续扩容,量化策略同质化愈发严重,量化私募的超额收益持续衰减。受访机构认为,长期来看,市场有效性提升和超额衰减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持续加强策略迭代,扩充策略类型和容量,才能尽量缓解超额下降所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不少私募机构在产品创新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市场变化以及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调整。
量化超额收益持续衰减
(资料图)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中证500指增策略历年平均超额收益依次为19.19%、15.52%、8.55%、9.93%和2.86%,沪深300指增策略历年平均超额收益依次为0.39%、12.24%、12.99%、6.35%和3.87%;2020年以来,中证1000指增策略历年平均超额收益依次为17.90%、13.74%、16.36%和2.99%。从趋势看,中证500指增策略以及沪深300指增产品超额收益有所衰减,但中证1000指增策略因为时间并不算长,目前超额并未出现明显衰减。
“整体来看,量化超额收益平均水平有所衰减。以500指增为例,2019年平均一年可能获取20%~30%的超额收益,截至目前大概6%~7%。”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遇馨分析,当前市场中的量化机构越来越多,量化交易规模越来越大,早期的规模红利被稀释,而且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也依赖于市场成交量,在成交量低迷或指数强个股弱的情况下,很难跑出特别亮眼的超额业绩。
汇鸿汇升投资也表示,2019年以来,量化私募产品各策略的超额收益逐年下降,并持续衰减。量化策略核心的超额收益来源是捕捉市场非理性的错误定价,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熟,机构投资比例近两年大幅上升,非理性交易越来越少,错误定价的机会也快速减少。这使得量化私募获取超额收益变得更加困难。
“超额收益持续衰减的原因与量化策略管理规模大增、管理人数量大增、竞争加剧有关。”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向日葵投资FOF研究总监尹田园说。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也认为,近年来量化机构激增,规模加速扩张、容量有限且策略同质化严重导致各宽基赛道拥挤,量化超额收益持续衰减。对此,不少机构通过暴露更多敞口获取超额,也有管理人叠加其他策略扩容获取超额,更有另辟蹊径选择整体估值较低的小市值标的获取超额。
因诺资产表示,量化超额的整体趋势与量化整体规模的扩张相吻合。量化投资主要是通过捕捉市场的无效波动获得超额收益,随着量化投资规模的大幅扩张,中国市场有效性大幅提升,获取超额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量化超额衰减的本质原因。
启林投资称,量化各策略超额收益持续衰减的原因是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长期来看,市场有效性提升和超额衰减是大的趋势,只有持续加强策略迭代,扩充策略类型和容量才能尽量缓解超额的下降。
黑翼资产创始人邹倚天直言,整体观察,不只是量化,整个市场的超额收益都有衰减的趋势,今年以来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相对难做。未来,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和机构化的加深,整个市场的超额收益会逐步收敛,这也是A股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在此背景下,量化私募不断加快策略迭代,以提高策略有效性及多元化程度,追求稳定的超额收益。邹倚天表示,以量化多头产品为例,黑翼量化选股模型里既有人工量价因子,又有基本面因子和机器学习因子。其中,机器学习因子占比较高,它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提取出更为细致、全面的因子,能够捕捉市场的非线性特征和动态变化,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
中证1000指增产品更易获取超额收益
具体到指数增强策略,多家机构表示,相较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指增,中证1000指增更易获取超额收益。
启林投资表示,整体来说,国内市场小票获取超额收益比大票容易,因此,偏小的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更好。过去一年多,整体市场风格偏小票,中证1000指数为代表的偏小的指增产品表现更好。长期而言,依然看好中证1000和不对标指数的量化多头类产品。但是,需要注意大小票风格存在切换的风险,并且小票长期波动更大,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认知进行投资。
大岩资本也表示,相对而言,偏中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增产品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从当前市场估值水平来看,正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证1000指数相对沪深300和中证500都有更好的弹性,具备更好的配置价值。
因诺资产则认为,各类指增策略获取超额收益本质上都取决于机构的模型有效性,因此,选好机构比选好指增产品类别更重要,500指增、1000指增等均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
在产品选择上,邹倚天建议投资者可以多关注量化股票产品,尤其是全市场量化选股产品。他表示,全市场量化选股和指增产品都属于量化股票系列。相对于指增产品,全市场量化选股的优势在于,当各类宽基指数风格轮换或行业板块快速切换时,全市场量化选股因自由度更高,持仓更分散、更均衡,往往能够抓住不同指数行情下的阿尔法机会,不会错过某类指数的上涨机会,长期积累下来收益会更平滑。目前A股相对底部特征明显,从中长期来看,现在是权益类产品较好的布局时点。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Copyright 2015-2022 企业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